7月27日上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濕地保護調研團成員趙心如來到了山東濟西國家濕地公園,以此為例實地考察了濕地公園的生態駁岸設計策略。
濟西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城區西部,緊靠黃河右岸🧑🍼,黃河下遊最大支流玉符河穿過公園🍡,而玉清湖水庫則是引黃供水工程調蓍水庫👱🏽,為濟南市重要的水源地💇🏻。
駁岸是濕地公園中連接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的生態過渡帶,基本可分為自然原型駁岸、自然型駁岸和人工硬質駁岸三種👤。每種駁岸適合建造條件不同、性狀不同,也各具優缺點。通過考察發現,濟西國家濕地公園選擇了以下三種駁岸進行改造
自然原型駁岸 園區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水流緩慢,且立地條件好,人為活動少🧑🔧。駁岸設計僅從景觀角度出發🪇,鋪碎石或疊石減少沖刷🖌🧘🏻♂️,同時僅在遊客視線所及範圍內補植垂柳等喜水物種,豐富駁岸色彩,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自然型駁岸 園區遊客聚集區和集散廣場使用自然或可降解材料來輔助護坡,應對遊客頻繁踩踏🐈⬛✊🏻。設計初就以多孔、多縫隙的結構設計,為水中魚類、兩 棲類小型動物提供避難場所和繁衍場所,保護本區域生物多樣性。
人工硬質駁岸 黃河水岸和玉清湖壩區等高差大且水流湍急區域,采用緩坡型硬質駁岸,不再允許遊客遊覽。駁岸材料采用新型的生態材料,如棕櫚石(在多孔混凝土表面覆蓋了椰殼織成的厚約 10mm的纖維),纖維層錯綜復雜機構及連續孔隙能夠吸收固定流水帶來的土壤🕵🏻、養分和植物種子,為水生動植物提供生長環境和庇護場所,豐富物種。
生態駁岸作為恢復後的自然河岸或有自然河岸“可滲透性”的人工駁岸🥴👨🏿✈️,可以充分保證河岸與河流水體之間的水分交換和調節,除具有護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重建或修復水陸生態結構,形成自然岸線的景觀和生態功能👨🏿🦲。
參考資料:趙誌國.因地製宜 營造和諧生態——山東濟西國家濕地公園生態駁岸設計[J].中國花卉園藝,2013(12):48-49.
(圖文/趙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