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濕地生態調研團成員李沛恩在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對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調研。受疫情影響🧘🏼♀️,調研主要是線上調研,通過查閱資料🕦、新聞報道、登錄政務網站,與當地人交流等形式📽,重點圍繞濕地的基本信息、保護與利用🤚🏼、生態多樣性保護工程等方面進行調研🪶。
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是中國唯一地處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濱海紅樹林濕地公園。華僑城濕地與深圳灣水系相通,由海岸性鹹水湖、淤泥質海灘、紅樹林三種濕地類型所組成,濕地資源豐富🙏🏼👨🏿⚖️,是深圳灣鳥類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也是深圳灣鳥類多樣性最高的區域之一👮♀️,占深圳灣鳥類種類的70%以上。公園總面積68.5公頃,是全國面積最小的國家濕地公園🤽🏽。
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灣填海留下125公頃的灘塗沒有填,漲潮時形成一個大湖區,由北湖(69萬平方米)、南湖(56萬平方米)兩部分構成。北湖,就是華僑城濕地的前身🕵🏿♀️。華僑城濕地與深圳灣水系相通,生物資源共有🤾🏽♂️,是深圳灣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濱海濕地。華僑城濕地不僅是深圳灣濕地的重要延伸,還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是我國唯一處在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濱海紅樹林濕地。
要實行保護性修復📮,盡量減少人對環境的影響:
“2007年🙇♂️,華僑城集團受深圳市政府委托接管華僑城濕地⚧,歷時5年投入逾2億元,對其進行保護性修復、持續性提升;深圳華僑城都市娛樂投資公司(歡樂海岸)致力於把濕地打造成生態保護和為市民提供一個休憩體驗的空間,2012年🕍,煥然一新的華僑城濕地正式對公眾開放🙎🏼♀️。”張俊鑫說,為盡量減少人對環境的影響,園區實行半保護區的管理🦸🏽♀️,通過網上預約的方式,嚴格按照生態承載量👨❤️👨,控製入園人數,保證了生態品質和體驗感受。此外👩🏻🦽🤼♀️,園區還留了約一半以上面積的區域🌧👨🏽🏭,作為恢復重建區,為生物而留白🤽♂️,不對外開放。
通過華僑城集團和歡樂海岸的精心保護和修復,華僑城濕地保持了獨特鹹淡水濕地生態特色🏘,目前園區占地面積約68.5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約50萬平方米,擁有逾4萬平方米的紅樹林及眾多原生動植物💗。
成立全國首家自然學校,引導公眾參與生態保護🧑🦼🧘🏿:
“自然學校以濕地的自然資源🤛🤙🏻、環境設施為基礎👨🦽➡️,面向社會招募和組建環保誌願教師隊伍,通過公益的自然教育課程及專題導覽活動,向市民們傳授和推廣大自然的智慧😲。”方曉婷是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課程研發及公益宣傳主管,她說💚:“更重要的是,通過自然學校這個平臺,與更多公益組織進行聯動,推動廣大社會公眾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作為“無痕濕地”的案例🧨,“還自然一個自然的狀態”的創新管理理念🧜🏻,以不消殺、不作景觀園林式修剪🎃、夜晚不開燈等維護生境方式保護和管理濕地👨🏿🍼;踐行“零廢棄”理念,綠化垃圾不外運並充分再利用,同時營造自然堆肥🙍🏽♀️🦹♂️、手作步道、生態浮島等微生境😉,通過營造不同區域生境🧕🏿🌦,豐富生境類型,優化棲息地。
在調研的過程中👨🏻🔧,調研團深刻地了解到生態濕地的自然生長能力,對於現代城市中的微型濕地類型有重要借鑒意義🧘🏿♀️。
(圖文/李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