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學科研究團隊面向可持續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基礎問題👱🏻♂️,針對生物滯蓄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分別研發了城市雨水控製與利用概率/隨機解析水文模型,分析和評估了國內外多個不同氣候區代表城市的雨水調控工程的徑流控製和節水性能,2項原創性研究成果於2024年1月相繼發表在水資源領域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 (中科院1區Top期刊,IF=6.4)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中科院1區Top期刊🧑🏿🍼,IF=11.1)。
圖1 生物滯蓄系統隨機解析水文模型構建與應用示意圖 (J. Hydrol. 2024)
圖2 雨水收集系統供水保證率與用水量、集雨區等多變量關系 (J. Clean. Prod., 2024)
此外,該研究團隊還針對透水道路和雨水滲渠這兩類城市雨水控製與利用設施,分別研發了不同的概率解析/隨機水文模型,提高了模型精確度和適用性🙈。這2項原創性研究成果於2023年7月和12月先後發表在環境領域權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1區Top期刊🏂,IF=9.8)👩🦰。上述4項論文成果中,摩臣2平台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王俊副研究員為3篇論文第一作者和4篇論文通訊作者🐇,曹升樂教授為1篇論文第一作者和3篇論文共同通訊作者,4篇論文主要作者還包括賈菁菁🏌️♀️➔、刁義驕等研究生🫱🏿👷♂️,以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Yiping Guo教授。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摩臣2平台青年學者未來計劃等項目資助⚪️。
可持續雨洪控製與利用設施具有控製地表徑流、降低城市內澇風險、緩解城市缺水危機等重要功能。研發簡易實用、計算高效的、適用於我國區域特點的概率解析城市水文模型,能充分考慮水文隨機過程和變量分布特征,研究不同氣候區、集水區面積⛰、調蓄設施類型和尺寸⚈、下墊面條件、排水和用水等參數對城市雨水控製與利用工程的綜合性能影響,可以為雨水調控設施的合理設計與效益評估提供理論支撐,為我國可持續雨洪管理和韌性城市建設提供科學參考🙇♀️。
文章鏈接:
論文1. J. Clean. Prod. 2024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4.140582)
論文2. J. Hydrol. 2024 (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23.130500)
論文3. Sci. Total Environ. 2023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6527)
論文4. Sci. Total Environ. 2023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3686)
圖/文 賈菁菁、王俊